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中风偏瘫者的福音

时间:2019-01-31 13:32发布人:高燕仙浏览:

  脑卒中亦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通常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以偏瘫、失语为主,伴有运动、感觉、认知、语言、精神等方面功能障碍。脑卒中后病人应当通过科学康复治疗,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治疗可在病情稳定后48小时后开始,发病后3个月以内是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期,故在发病后3个月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最佳,中风恢复期超过六个月的病人通过长时间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其日常生活能力仍会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景谷县中医医院针灸科现已开展康复治疗技术,并引进多种高端康复设备,主要针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开展有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牵伸训练、关节松动训练、Bobath技术、Brunnstrom方法、Rood技术、本体感觉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行走与步态训练、姿势矫正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作业疗法、减重支持系统训练、认知知觉障碍训练、言语障碍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四肢功能训练。

  一、电动起立床训练

  1、提高下肢肌力,科学的训练可促使患者尽早站立。

  2、对重症颅脑外伤或脑炎、中风患者中神智不清甚至为植物人状态的,通过电动直立床训练还有促醒作用,恢复神智。

  3、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电动直立床的站立训练可以防褥疮,改善肢体骨密度。

  4、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二、四肢联动肢体功能训练

  1、帮助偏瘫患者、截瘫患者实现早期进入康复训练,健侧带动患侧,一肢带动三肢

  2、主动运动,用自身肢体驱动,不会引起痉挛,并可加快本体感觉的恢复,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3、功能性训练:上肢屈伸,下肢置踏,模拟日常步行

  4、协调性训练:四肢联动,増强腰背肌力,恢复躯干稳定性,増强躯干早期的平衡控制能力,患者可初步完成床上及轮椅的转移和独立坐起,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5、早期的有氧训练,全身运动模式,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功能。

  6、提高关节活动度,模拟日常步行。

  三、作业疗法训练

  1.维持现有功能,最大发挥残存的功能。

  2.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3.为患者设计及制作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各种辅助工具。

  4.强化患者的自信心,辅助心理治疗。

  四、减重步行训练

  传统步行运动治疗强调诱发下肢关节分离运动,单独训练迈步、平衡、重心转移等分解动作。但真实步行环境与此不同,结果常导致患者分离运动不好,步行能力差的矛盾现象。减重步行训练,强调在真实步行环境中进行综合性训练,注重实用性,增加安全性,减少能量消耗,扩大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质量,自上世纪80年代始,减重步行训练开始临床应用于脑卒中及脊髓损伤患者,患者下肢无充分负重能力时即可开始训练,而无需等训练到能步行后才进行传统步态训练,这更加符合脑卒中早期康复理念,因此目前在临床已广泛应用。

  就诊地点:景谷县中医医院针灸科

  咨询电话:0879-3034210 0879-522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