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我院急诊科收治首例蜱虫病

时间:2017-10-20 17:24发布人:高燕仙浏览:

  景谷县中医院急诊科于10月12日收住一位高热患者,其临床表现为4天来无明显诱因反复持续高热(最高达40.3℃),伴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厌食等症状。就诊前患者自行服“退烧、止痛药”治疗无效,症状反复,且进行性加重前来诊。据主治医师了解,该患者长期生活在高山地区,从事野外山地作业,在查体过程发现患者背部一“黑色肉痣”样蜱虫,周围皮肤稍红。患者无疼痛、瘙痒等异样感,其虫体大小约3mm*3mm,紧紧的吸附在皮肤上,经麻醉蜱虫后取下虫体,如图示。这是景谷县中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首例蜱虫病。

  原来,该患者是被蜱虫叮咬感染所致高热及全身症状,经完善相关检查后提示:血小板减少,肝功能轻微受损,余项未见异常,经给予多西环素等药物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目前患者病情趋愈。

  蜱虫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虫子、牛鳖子。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叮咬后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患者有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蜱虫病也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人粒细胞埃立克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的,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无形体病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主要有鼠、鹿、牛、羊等野生和家养动物)后再叮咬人,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主要侵染人体末梢血的中性粒细胞。无形体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个别重症病例可出现皮肤瘀斑、出血,伴多脏器损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


蜱虫病发病机理

蜱虫传染示意图

  治疗:一旦被咬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自行在家摘除。蜱咬伤出现的皮炎主要是消炎、止痒、止痛,同时给予对症处理。病原学治疗应及早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现并发症,对疑似病例可进行经验性治疗。一般慎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一般防护:

  1、消灭家畜体表和畜舍中的蜱虫,可喷洒敌百虫、敌敌畏等杀虫剂。住房要通风干燥,填抹墙缝,堵封洞穴,畜棚禽舍要打扫干净或用药物喷洒,以消灭蜱的孳生场所。

  2、加强个人防护,进入林区或野外工作,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颈部系上毛巾,皮肤表面涂擦药膏可预防蜱虫叮咬,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虫带回家。

  3、发现蜱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及防止口器折断在皮内。可用乙醚、氯仿、旱烟油涂在蜱的头部或在蜱旁点燃烟头、蚊香烤它,数分钟后蜱虫就自行松口,或用凡士林、液体石蜡涂在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

蜱虫的个人防护和处理

  总之,生活中我们应做好个人卫生护理,防止被蜱虫叮咬,如发现被叮咬,应尽快就医诊治。(文/图:钟春红)